2011年2月14日 星期一

20100917 監聽喇叭


怎樣才算是好的喇叭,如果是在Hi-Fi的世界有太多的定義,再加上人耳構造的問題,因此每個認知皆不同。如果是監聽喇叭,那就一些標準可以依循,今天就來談談監聽喇叭。近場監聽喇叭的由來大約是幾年前,錄音師和製作人在錄音時仍大多依靠嵌在牆壁上的大型喇叭來監聽 ,而混音完成的作品再用便宜的家用喇叭或汽車喇叭重複聆聽,做最後的修正。
因為錄音師們認為,如果在這些品質不高的喇叭上放出來的聲音會好 聽的話,那麼製作出的成品在廣播電臺播放時,我們在街上隨處可聽到商家播放出的感覺應該也不致有何問題。換句話說,用低品質的喇叭來仿真實際聆聽的場合。 後來,為了方便起見,錄音室開始採用了小而便宜的喇叭,將他們放在混音座的表頭上,這樣錄音師就可以隨時切換嵌牆式的大喇叭和這種小喇叭來比較,漸漸的, 錄音師對這種小喇叭的依賴愈來愈重,而這種小而便宜的喇叭,就是近場監聽喇叭的前身。

錄音室自從大量的使用這種小喇叭後,監聽的習慣也跟著 改變了,從以往的用大型嵌牆式喇叭來錄音、混音,改為用嵌牆式喇叭來錄音,而用小型喇叭來混音。雖然大喇叭在頻率回應與定位上都比小喇叭來得好,不過仍然 有部份的錄音師認為他們從小喇叭上所發掘出來的優點,總會有取代大型Hi-Fi立體喇叭的一天。 事實證明他們並沒有錯,今天我們可以見到大部分的專輯都是用這種改良過的小喇叭,也就是所謂的近場監聽喇叭來完成的,而大型的嵌牆式喇叭只是偶爾用來放給 製作人聽,或是在專輯完成後做最後的審驗時才用到。兩者的角色巧妙的對調了。

有名的喇叭設計家Ed Long是第一個解釋這種角色對調原因的人,Long的觀察與解釋是: 近場監聽喇叭的位置比較靠近錄音師,換句話說聲音直接灌入耳朵的量要比經由牆壁、地板等反射後進入耳朵的量多得多,因此這種喇叭的設計避免了因環境反射而 造成的模糊聲響,也就是說,它們較能表現音樂的細節,而由於它們的音壓(SPL)通常較低,所以可以避免音長時間聆聽所造成的聽力疲乏。 由此我們可以得知,錄音師坐在這種喇叭的"近場"範圍內,才能聽到優越、清晰的音樂,所以所謂的近場監聽喇叭,其名稱其實已經描述了聆聽這種喇叭時基本需 要注意的地方。

如何選擇近場監聽喇叭,近場監聽喇叭有幾個必備條件,平坦寬廣的頻率回應(Flat Frequency Response),線性的相位特性(Linear Phase Charastics),承受瞬間高峰值聲音(High Peak Level)的能力,理想狀況下,應該還要有避免不正常狀況所造成傷害的保護線路(Protection Circuit)。 市面上有許多不同的近場監聽喇叭滿足以上的條件,只是有著程度上的不同,而察看它們的特性規格表(Specifications)可以縮小你選擇的範圍, 請注意它們的一些特性:

1.是否具有防磁功能?
2.是否具有低音反射孔,還是密閉式的喇叭?
3.主動分音或是 被動,分音點的頻率?
4.高音單體為圓錐形或是圓頂型?
5.低音單體是一顆或是兩顆,單體的尺寸?
6.二路分 音或是三路分音?
7.平均音壓值與承受音壓?
8.峰值功率與輸出功率?
9.頻率回應曲線?
10. 內含功率擴大機或是外接式?

以上這些選擇要點都可以提供你做一些選購時的參考,當然這一切要看用途而定。 舉例而言,如果你是多媒體的工作者,監聽喇叭又要放在電腦旁邊,那麼防磁的特性就很重要;又如常需要變更工作場所的音樂人,自備功率的喇叭可能較具有可攜 性;從事配樂、特效、電臺、唱片...等不同的工作內容所需求的喇叭也不盡相同,譬如許多國外的電影配樂工作者就偏好使用具有兩顆低音單體的近場監聽喇 叭。 即使有規格表可以參考,並不表示你就可以完全依 賴它,因為有很多參數是在理想狀態下量得,譬如音壓直是在無響室中以1kHz的頻率,在1W, 1m的標準下測量而得,再者如頻率響應曲線,都是非常平坦,總不能抱著一台頻譜儀去實際量測吧!,此時,你的耳朵就是另一個判斷的工具。 拿一些你很熟悉的音樂做測試片,可能的話最好也包括男、女人聲獨唱、多聲部合唱、鋼琴獨奏、管弦樂團合奏、室內樂、爵士樂、搖滾樂以及鼓、打擊樂器的獨 奏,放出來聽聽看,記得讓自己的耳朵停留在近場,讓耳朵與驅動器的位置同高,聽聽看Bass的顆粒輕不清楚? 高音會不會刺耳? 定位感好不好? 凝聚力如何? 殘響的尾巴是否自然清晰? 好的進場監聽喇叭像顯微鏡一樣,可以把聲音表現得巨細靡遺。試著加上一台EQ,作一些細微的調整,看看聽得出來變化否? 當然,有一點要提醒你們 的是,CD畢竟是經過混音、Mastering過的東西,如果能找到一些動態大、頻率範圍寬的發燒CD,也許還可以測試它的承受力,當然,擴大機的功率要 夠。近場監聽喇叭的擺設 近場監聽喇叭的擺設影響著音色的平衡(Tonal Balance)與相位的特性(Phase Charastics),通常,我們要注意避免必與其他物體的反射,否則很容易造成低音不自然的增強。

下面介紹的是錄音室 的擺設方法,如果你的工作室設備和錄音室大不相同,你也還是可以參考一些觀念和技巧。 將 一對近場監聽喇叭放在與牆壁等遠處,使其與聆聽者的位置成一等邊三角形,近場的聆聽距離應在5呎(150公分)以內,如果電腦和電視也要擺在工作室,記得 不要擺在等邊三角形內,以避免嚴重的反射,另外,許多錄音室都忽略的一點是,混音台也影響著音質,它的表面也會造成反射,而形成破壞性的干擾, 而造成像鋸齒波的波形。

另外,兩種不同高度擺設也會造成的影響,如果直接將近場監聽喇叭擺在表頭上,對坐著的人會造成破壞性的干擾,若是 用喇叭架將喇叭舉高,對站著的人可能有所改善,對坐著的人卻沒有幫助的這種擺設則是公認的最佳擺設,將喇叭置於混音台後方,則不論站、坐著的人都不會受到 混音台破壞性的干擾。

你可以用鏡子來決定確定的位置,把一面鏡子放在混音台上面,自己坐在混音台前聆聽的位置,移動喇叭的位置,直到鏡子在 混音台上任一部位放置時,都看不到喇叭出現在鏡中為止。其他如牆壁、天花板也可以用相同的方式來測量,當然,牆壁是不能移動的,這時候你可以用吸音材質貼 在直接反射的位置,或者克難的用窗簾、壁毯等來充當吸音材質,也有一些改善。使用近場監聽喇叭雖然大家都知道喇叭要怎麼接、怎麼用,可以我們仍然提出一些 需要注意的小地方供您 參考:

1.避免讓監聽喇叭長期處於高輸出狀態,因為它們是放在離耳朵不遠的近場,高輸出會造成耳朵的聽力疲乏,甚至 會造成傷害,有一些喇叭在高 輸出時會造成失真(特別是同軸喇叭,容易造成內部調變失真(intermodulate distortion)),這將會讓你造成錯誤的判斷,也許讓推喇叭的擴大機切削(clip)會讓你的低音顯得很棒(因為大量的泛音釋放出來),但是當錄 到錄音帶上時並不會將這些聲音正確的反映出來。

2.避免使用功率不足的擴大機,通常我們都會選擇使用高於平均承受功率兩倍或兩倍以上的擴 大機, 瓦數不足很可能會使瞬間的高輸入音量無法被擴大機消化而產生切削,大量的方波會沖像高音單體,造成高音單體被燒壞,許多錄音室都不明就裏的吃了不少虧,然 後才知道問題出在擴大機身上。

3.要注意近場監聽喇叭的低頻限制,有些錄音師在混音時常不自覺用EQ將低音增強,在錄音室聽起來的確很 棒,但是 如果將這樣的成品轉錄成CD,可能低音就會過量,因為一般來說近場監聽喇叭在120Hz以下的表現都不是很夠(即使曲線很平坦),所以當你剛開始熟悉一對 監聽喇叭時,最好把混音完成的作品重新Check一次,尤其是做完Mastering完成後的母帶,一定要再檢查一次,免得加了過多的低頻而不自覺。

以 上大略介紹了一些近場監聽喇叭的基本知識,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的金耳朵,好的監聽喇叭有助於音樂工作者對音樂的分析、判斷與平衡,而如果你是 Hi- Fi發燒族,也建議你用另外一種心態來聽聽近場監聽喇叭優越的表現。

JBL LSR2325P監聽喇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